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講述的是關于標識導視的性別差異覺得對于標識設計師而言非常受用,小編特意轉載了,各位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和亨特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伊斯雷爾·阿布拉莫夫帶領下,對比男女志愿者的視覺差異時發現,男性需要更長的波長才能看到與女性眼中相同的顏色。這意味著,如果男性和女性同時注視一個桔子,男性會感覺桔子更紅;如果同看一片草地,男性眼中的草地會比女性眼中的偏黃。另外,男性對色調的細微差別不太敏感。比如說,他們不太容易分辨出不同的黃、綠和藍色。
擁有了此項理論依據,標識導視在設計制作時就會對于色彩應用更為嚴格。首先,標識的底色與文字圖案的顏色選擇要注意波長和色值,以便使用者能夠輕松辨識。其次,城市標識中常用色包括藍、紅、黃、灰、白等色彩,這些色彩的共同特點是:反差較大,辨識度較強。此種應用方式為快速辨識、合理導流、緩解區域交通壓力等方面均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此外,另一項數據顯示,女性的視覺范圍比較寬廣,可以看到180°角范圍內的物體,而男性只能看到大約30°角范圍內的物體。這個現象其實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大自然”替人類做出的選擇。
遠古時代,男性的工作就是外出狩獵,最重要一件事兒的就是緊緊盯住獵物,既不能讓它跑掉,也不能被它吃掉。長此以往,男性的視角就逐漸變得無暇顧及與目標無關的事物。而女性則多是負責采摘和照顧家庭,這就大大培養了她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所以,男性和女性的視覺范圍也就發生了變化。
這種變化使男性在專注力上更為優秀,也就是查看標識導視過程中更為精準,并且男性對于有變化的數字標識的更新性洞察上,更為敏感。而女性在此方面卻洽洽相反,他們的目光會隨時被吸引,在標識導視的辨識中,也需要不斷地提醒他們目標地點在哪里。